婴幼儿动作的发展是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。人生后动作发育很不成熟,要在1~2年内迅速发展起来。动作发展和心理、智能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。尤其在婴儿期,由于言语能力有限,心理发展的水平更多的是通过其动作表现反映出来的,也就是说心理的发展离不开动作和活动,只有动作发育成熟了,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。
婴幼儿动作发育进程如下。
1.躯体动作
躯体动作发展的顺序首先是拾头,1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俯卧时头不能拾起,以后俯卧时逐渐地可将头抬起,到3个月小儿俯卧时不仅头可拾起,胸部也可离开床面,用双上肢支起头胸部,和床面约呈90度。3~4个月时开始翻身,先是由仰卧到侧卧,约5个月时可从仰卧翻到俯卧。约6个月时可独坐,7~8个月时开始学爬行。爬行在婴幼儿动作发展中很重要,不仅可促进全身动作的协调发展,锻炼肌力,为直立行走打下基础,而且可较早地正面面对世界,增加空间的搜寻,主动接受和认识事物,促进婴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。另外,爬行对婴幼儿情感和社交的发展也有益处。
10个月的婴幼儿可扶着站,扶着迈步行走。1岁左右开始独立行走,从摇摇晃晃的行走到独立稳定的行走。直立行走在人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,这时婴幼儿已能够控制自己的部分动作,能够到处走动,也就有了独立性和主动性。他可以主动地接触各种物体,扩大认识范围,更有利于各种感觉器官和言语器官的发展。婴幼儿能独立行走后,想到哪儿就到哪儿,在多方面和事物的接触过程中,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就发展了,这就为早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可能性。
●小提示
婴幼儿自能独立行走后,大运动的发展更加迅速并趋于成熟。例如,婴幼儿慢慢地会跑,会自己上、下楼梯,双足跳起,单足站立,到3岁左右活动基本和成人差不多了。
2.精细动作
手的动作主要是精细运动的发展,这在婴幼儿智能发育中非常重要。手的动作发展顺序如下:3个月前婴幼儿的手不能主动张开,但可触摸,一般是被动的;3个月后,婴幼儿的手可有意识地张开,就有了随意的抓握。开始是大把的不准确的抓,以后是准确的、五指分开的、手眼协调的抓握。进一步两只手同时抓握,或相互交换手中的物体,从只能抓大的物体到拇食指相对的精细捏取,从无意识的松手到有意识的放下。以后婴幼儿的手逐渐灵活,可主动的、随心所欲的摆弄各种物品,主动地学习和创造各种活动,这时就开始体现了手工工具的作用。
这些是婴幼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。虽然婴幼儿动作的发展都遵循这一共同的规律,但具体到每一个婴幼儿,其发展速度却各不相同。因为影响动作发育的因素有很多,包括机体、环境、任务等,这些可造成动作发育的个体差异。所以,对婴儿动作发育进程的评价要有多方面的考虑和科学的评估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