绝大多数宝宝都在1周岁前后近出独立行走的第一步。研究揭示,每一个限川都是独特的,个体之间发展存在显著的差异,换言之,每个宝宝什么时候会走路,走路的特点都不尽相同。
以13月龄为标准,男孩子偏于走路更早,而女孩子说话更早。还有的孩子说话、走路都早于平均月龄。然而也有些孩子比较滞后,落后1~2月龄,但这仍展于正常的个体差异范围。
宝宝迈步的姿态、风格也有个体差异,这体现了宝宝早期的气质特点。有的孩子一连迈出了好几步,很带劲,有的孩子则谨慎迈步,走走停停,走得平稳些。独立行走早晚的个体差异,原因是多方面的,关乎宝宝的基因身体健康状况,甚至胖瘦、体重的影响,以及个人气质特点等内部因素;还有外部影响因素,如成人的鼓励态度、练习的频率、鞋子的舒适度、地面的软硬光滑等因素,皆对学步儿迈出人生第一步有影响。
宝宝一旦独立迈步行走,他便会饶有兴致地重复练习走的本领。虽然刚开始走得踉踉跄跄、头重脚轻,容易跌倒,但经过一两个月的行走练习,大多数宝宝走路趋于平稳。随着身体稳定性、协调性的增强宝宝会避开障碍物走,听指令走,喜欢在斜坡上走。
行走属于大肢体动作发展,被称为神经发展状态的标志,同时也受日常的影响。因此,行走主要受生理成熟的制约。基于儿童生理成熟 (会站立)嘉上的行走练习是有意义的,适宜时机的动作练习将有效促进该动作发展,但过训练会事倍功半。
所以在宝宝会走了以后我们还是要多注意宝宝的一些走姿等问题,该及时矫正的要提早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