婴幼儿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索精神,但孩子的这些反应大多数是冲动的,他难以控制自己。不管孩子意识到没有,他的行为总的出发点是为了探索他自己的能力极限和你的忍耐程度。
家长如何做到既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行为约束,又不妨碍孩子对独立的向往?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陈会昌教授提出“两颗种子和谐发展”的观点,很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。孩子身上有两颗种子:第一颗种子是自我控制,第二颗种子是独立性。这两颗种子既是相互交叉的,又是相互独立的。
所谓自我控制就是听话,能按照外界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。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做好外界社会让他做的事情,这是很重要的。比如,公司职员、政府官员或学生,都必须按照上级或老师提出的要求和命令去做。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什么样的成绩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有什么样的自我控制力。在中国现有条件下,自我控制力对于儿童时期的成长非常重要。
第二颗种子是独立性,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这种独立性起源于人的内在兴趣、对周围事物的兴趣。试想,自己一生做得最好的事情大多是感兴趣的事,而且这种兴趣是内在的。如果你没有内在兴趣,就没有动力让你放下其他的事情去做这件事情。这种内在兴趣同样在人刚出生的时候就有了,表现在各种事情上。比如,婴儿对周围的事物、声音、颜色,还有周围的人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,这种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原动力。上小学以后,孩子学数学时,发现数学特别有意思,虽然“1+1=2”、乘法口诀学起来很枯燥,但学会了可以干很多事情,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增长了。大家可以回忆一下,日常生活中,掌握知识能给你带来什么?它不仅满足了你的兴趣,而且使你对周围环境有了掌控感,从心理学来讲这是根本的东西。所以,家庭教育要从这两个方面考虑,在这两个维度中寻找一个恰当的度,既要对孩子严格要求,让他遵守一些规则和纪律,同时又不压抑他的个人兴趣。